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保護提升工程投用

煥新后的大田灣體育場。中建八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30日電 (胡虹)據重慶市住房城鄉(xiāng)建委消息,12月30日,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保護提升工程正式開放投用。
據悉,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位于渝中半島人文中心核心地帶,是城市更新提升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以“西南大區(qū)”傳統(tǒng)風貌為特征的歷史人文集中展示片區(qū),承載了輝煌的城市記憶和深厚的歷史情感。
蝶變歸來
激活城市歷史文化
隨著時代變遷,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面臨設施功能滯后、公共空間品質不佳、文化形象削弱、市民共享疏離等問題,亟待保護提升。2020年,隨著《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保護修繕方案》《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方案》等方案的審定,整體工程啟動實施。
重慶市住房城鄉(xiāng)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保護提升工程分為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文化宮文化風貌保護提升工程、賀龍廣場(大田灣片區(qū)市政工程)三個部分推進實施。
其中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于2020年8月7日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保護修繕大田灣體育場文物建筑,建設部分配套用房,打造“全民健身中心”;整治提升中軸文化風貌,建設生態(tài)體育公園;兼顧防災避難,利用體育場內地下空間,配建必要地下車庫,新增停車位780個;優(yōu)化周邊交通組織,實現(xiàn)人車分離;文物修繕加固面積約8000平方米,含足球場、田徑場、2.32萬個看臺座椅;新增籃球場5個、乒乓球臺8個、網球場2個、氣排球場1個、門球場2個。
據中建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連接地下車庫的共有2條車行隧道,均為淺埋暗挖隧道,隧道上方不到5米就是文物建筑,因此對隧道工程的沉降控制要求極高。同時,為完善大田灣體育場的使用功能,改善老城區(qū)的交通環(huán)境,新建地下車庫是本次保護與利用工程的核心。主要施工內容是在原體育場下方挖建兩層約3萬平米的地下車庫,同時新建2條車行隧道、10條人行通道,工作量雖然不大,實踐起來難度不小。為保證施工安全質量,項目部歷時6個多月才完成2號車行道約4000平米的錨桿擋墻施工。為后續(xù)配套用房及車行隧道施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
文化宮文化風貌保護提升工程于2020年10月26日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完善人行出入口,增強文化宮開敞性;保護修繕文化宮大門、中統(tǒng)樓、紅星亭展覽館等文物和歷史建筑,整治其他建筑風貌,提升建筑內部設施品質;增建地下車庫及聯(lián)通道,新增車位720個,為緩解兩路口周邊停車難問題,新建地下停車庫將對外開放,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賀龍廣場(大田灣片區(qū)市政工程)于2021年8月19日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勞動新路南支線310米,勞動新路東行線255米,勞動新路輔路75米,改造體育路1000米;新建車行地通道,實現(xiàn)地面廣場文化通廊人車分離;在賀龍廣場至文化宮中門區(qū)間新建1座長125米,寬18米的人行天橋,串聯(lián)大田灣體育場與文化宮;整治提升中軸(賀龍廣場)文化通廊(面積約35000平方米)。
為營造整體步行空間及提升文化中軸品質,人行天橋還配套修建兩座扶梯和三個升降電梯,方便市民出行,同時統(tǒng)一采用具有沉穩(wěn)、古樸、莊重的灰色系的芝麻黑、灰花崗石和灰色系洗米石,與大田灣片區(qū)、文化宮片區(qū)整體風貌相協(xié)調。中軸文化通廊在保留現(xiàn)有黃葛樹等樹木的基礎上,統(tǒng)籌布置新栽櫸樹,并設置了休憩設施。
修舊如舊
還原地標當年風貌
留住原汁原味的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還原當年風貌特色,才能讓歷史煥新。在保護提升過程中,重慶注重修繕還原,恢復片區(qū)功能。
文化宮大劇院為文化宮的中心建筑,該建筑為鐘型空間布局建筑,外觀造型現(xiàn)代、簡練、莊重、大氣,是重慶西南大區(qū)建筑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重要公共建筑典型的造型手法、建筑外觀用材運用以及空間布局方式,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在保護提升過程中,我們始終以“原汁原味”為原則進行修繕工程設計?!敝貞c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相關的老式圖片資料,聘請專業(yè)雕塑家恢復了原設計在正立面的工農文化浮雕裝飾,大劇院主體恢復斬假石面層,同時還恢復了文化宮大劇院外面兩個火炬裝飾,盡力還原原本的樣貌。
走進全新亮相的大田灣體育場,撲面而來的是深厚的歷史底蘊,作為新中國第一個甲級體育場,這里承載了“體育強國”夢,也見證了重慶體育的數十載歷史。
并且,大田灣體育場的建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體育場的碉樓、紅墻、拱窗、白玉欄桿等元素充滿濃郁的中國風和民族特征,其橢圓形的建筑平面又體現(xiàn)出與國際接軌的特點。
中建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田灣體育場改造主要以文物保護為前提,旨在修繕保護,重現(xiàn)體育場原貌,延續(xù)文脈,感知歷史溫度。
其中,2000平方米的紅墻墻體在保證文物最小干預原則的基礎上采取了墻體加固措施,讓紅墻既達到恢復歷史風貌的效果,也更加安全;體育場的看臺在修繕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有風格;兩側的碉樓重新修繕上漆,極大地還原原有風貌;場內的2萬余個座位,選用與原本顏色相近灰色座椅重新安裝翻新。
大田灣-賀龍廣場-文化宮片區(qū)保護提升工程的開放投用,將進一步延續(xù)城市文脈、優(yōu)化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色、改善城市環(huán)境,讓歷史建筑煥發(fā)出新的風采,彰顯文化風貌片區(qū)的獨特魅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2不夜重慶生活節(jié)收官 夜經濟活力榜單出爐
- 人民網重慶12月30日電 (馮文彥)30日,由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支持,重慶夜間經濟發(fā)展聯(lián)合會和各區(qū)縣商務主管部門主辦的“愛尚重慶·不夜生活”2022不夜重慶生活節(jié)圓滿收官。 作為商務部“2022國際消費季”的重要活動之一,今年的不夜重慶生活節(jié)持續(xù)四個月,全市31個區(qū)縣相繼推出200余場商旅文體融合、線上線下互動的夜間特色消費活動,超20萬戶商家參與,吸引市民游客超1.6億人次,帶動銷售額超73.5億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