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出現紅血絲?醫(yī)生提醒:可能是身體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多數人都很關心臉上出現的紅血絲,可是,大家知道嗎?腿上也會出現紅血絲,這是怎么回事呢?重慶西區(qū)醫(y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李煒介紹,腿上多了些紅紅的小血絲,可能是身體發(fā)出的求救信號,因為腿上的毛細血管擴張,就形成了下肢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或“老爛腿”)的初期形態(tài)——紅血絲。
成長的危機:“蚯蚓腿”到“老爛腿”
李煒提醒,下肢靜脈曲張應在初期就給予重視,不要放任不管,否則可能發(fā)展到色素沉著甚至潰瘍,導致遷延不愈、痛苦不堪。
在臨床上,下肢靜脈曲張進展分為6期(CEAP分級):
C1:毛細血管擴張期,腿上出現細小的紅血絲或青筋。
C2:靜脈曲張期。大血管有迂曲或成團,成為“蚯蚓腿”,這時可能伴有小腿酸脹、易疲勞等癥狀,也可能沒感覺。
C3:靜脈曲張伴水腫期。站立過久或勞累后腿部水腫較明顯,早上起床后水腫可逐漸消退。
C4:色素沉著期。局部皮膚顏色變深或變黑,且失去彈性而變硬。
C5:愈合性潰瘍期。因靜脈曲張發(fā)生過潰瘍,目前處于愈合期。
C6:活動性潰瘍期。靜脈曲張反復出現破潰,也就是“老爛腿”。
媽媽患“老爛腿” 子女會不會中招?
“很有可能中招!”李煒說。下肢靜脈曲張的形成原因很多,但遺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年齡、身高與體重、性別、職業(yè)、地理環(huán)境以及生活習慣等等。
1.遺傳與基因在下肢靜脈曲張的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
2.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其發(fā)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3.身高和體重是下肢靜脈曲張的預期危險因素。
4.女性罹患下肢靜脈曲張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
5.長期從事負重工作或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工作的人群,更容易患上下肢靜脈曲張。
6.有研究表明,下肢靜脈曲張可能與各地區(qū)的地理條件、氣候環(huán)境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差異有關。
靜脈曲張治療后 能保住“美腿無痕”嗎?
李煒介紹,這是可以實現的,紅血絲階段(C1期)直接用“射頻消融針”這種新技術治療就可以做到“無痕”;C2/C3期靜脈曲張采用一種“全新三聯(lián)療法”治療基本上看不出明顯的疤痕;但C4—C6期的靜脈曲張就很難做到不留痕了。所以早預防、早治療很重要。
這種靜脈曲張全新三聯(lián)療法,微創(chuàng)無痛、術后美觀極少復發(fā),還是日間手術,可以即做即走?!叭?lián)”是指超聲引導下大隱靜脈主干腔內射頻閉合術+小腿曲張靜脈及穿通支靜脈點狀剝脫術+小腿段迂曲淺靜脈泡沫硬化劑注射術。三步治療均在局麻下進行,全程微創(chuàng)或無創(chuàng)治療。西區(qū)醫(yī)院的大隱靜脈主干腔內射頻閉合技術是重慶市率先開展該手術的幾家醫(yī)院之一,專家經驗豐富、治療技術先進,快速無痛。
靜脈曲張為什么總是復發(fā)?
1.部分醫(yī)院沒有CT造影檢查能力。為什么需要做下肢靜脈造影?為了要排除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髂壓綜合征、布加綜合征等血管疾病。
2.部分醫(yī)生不知道或者無條件實施穿透支靜脈(異常反流的穿通支靜脈)斷流治療,很多患者的穿通支靜脈是復發(fā)的關鍵因素。
3.部分患友術后未按醫(yī)囑改變生活習慣(久站、久坐、肥胖、進食纖維素不足、便秘等等),未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重慶西區(qū)醫(yī)院)
(注:此文屬于人民網登載的商業(yè)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速路網建成31個“司機之家”
- 人民網重慶11月29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高速集團消息,11月28日,重慶高速司機之家黨支部揭牌暨同心驛站授牌儀式在G5013渝蓉高速圍龍服務區(qū)舉行,標志著重慶高速路網基本建成方便駕駛員休息的“司機之家”體系。 據介紹,目前,重慶高速路網的日均車流量超過90萬輛,其中,貨車的日均車流量約21.12萬車次,常年往返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約3000萬名?!?/a>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