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Av无码精品中字,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XXXX视频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造”鐵路鋼軌運送我國首顆原子彈和氫彈

2025年07月25日08:2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中國首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221廠舊址專用鐵路線現(xiàn)狀。(受訪者供圖)

中國首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221廠舊址專用鐵路線現(xiàn)狀。(受訪者供圖)

距離重慶1400公里之外,青海金銀灘草原上,一條銹跡斑駁的鐵路,靜靜臥于荒草之中。

60多年前,它承載著絕密使命:將建設者、設備與物資運進中國首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221廠,更肩負著將中國首顆原子彈和首顆氫彈秘密運往新疆羅布泊試驗場的重任。1995年,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該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2009年,在221基地舊址建成的原子城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這條鐵路的鋼軌,是由重慶制造的!”7月21日,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超難掩激動地告訴記者,今年2月,他和團隊在金銀灘勘察時發(fā)現(xiàn)鋼軌上有“重鋼”等字樣。經與重鋼集團、重鋼檔案館等反復核對檔案、專家深入研討及現(xiàn)場印證,該批鋼軌及其配件,確系20世紀60年代由重鋼軋制。

一條鮮為人知的鐵路

修建時不許問不許拍照

風光旖旎的金銀灘草原,是名曲《在那遙遠的地方》的誕生地,更是大國重器崛起的地方。

1958年,代號221廠在此拔地而起,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和第一顆氫彈(1967年)相繼在此誕生,鑄就了共和國不朽的國防豐碑。2001年,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18年入選首批中國工業(yè)遺產。

草原之上,蜿蜒著一條“絕密血管”——連接基地主要廠區(qū)、對接青藏鐵路的近40公里專用鐵路線。

據(jù)《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志》記載,1962年,鐵道兵第十師(鐵十師)奉令緊急開赴金銀灘修建此線,工程涵蓋11條支線、4個車站(含編組站)。

保密,是這條鐵路與生俱來的烙印。時任鐵十師四十六團技術員的柳炳仁在回憶錄《匍匐前進》中描繪了當時的場景:抵達時已有路基雛形,但保密紀律森嚴:不許問、不許看、不許打聽、不許拍照。

1964年10月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1967年6月首顆氫彈試驗成功,這兩件國之重器正是從221廠十一廠區(qū)“上星站”出發(fā),由此路經“零次”專列,在嚴密守護下抵達羅布泊。

60多年過去,這條專用鐵路依舊挺立,默默見證著那段驚天動地的歲月。

團隊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鑄有“重鋼”等字樣的鋼軌。

團隊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鑄有“重鋼”等字樣的鋼軌。

一個意外的重大發(fā)現(xiàn)

鋼軌上看到“重鋼”字樣

長期關注“三線”建設及交通文化遺產保護的曾超,自2005年起便將目光聚焦于221廠及這條神秘鐵路。20年來,他與221廠職工子弟梁益福、青海交通史愛好者嚴宏偉,20余次深入金銀灘,徒步踏勘、航拍測繪、查閱檔案、走訪親歷者。

“每次去都是夏天,草長得很深,蓋住了鐵軌,所以此前一直沒發(fā)現(xiàn)真容?!痹f,為精確繪制鐵路線路圖,團隊于2025年2月再赴金銀灘。寒冬草木凋敝,軌道露了出來。踏勘一分廠西側荒僻路段時,曾超在鋼軌上看到了若隱若現(xiàn)的“重”字。

他俯身細細清理,“重鋼”“1964”“38公斤”等字樣清晰呈現(xiàn)在面前??奂系摹爸袊劁撊龔S”“重鋼43式”標識,猶如歷史的簽名。“這很可能出自重鋼!”團隊興奮不已,他們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拍攝記錄。

回到重慶后,曾超第一時間前往重慶鋼鐵集團、重鋼檔案館等部門,對相關踏勘資料進一步確認。重鋼檔案館館長溫勇耀坦言,221廠屬于保密工程,重鋼對這段歷史尚無明確記錄,在館藏的一段鋼軌上,發(fā)現(xiàn)了與此次金銀灘發(fā)現(xiàn)一致的標記,可以證明這批鋼軌確由重鋼軋制。

重鋼,這個在共和國鋼鐵史上功勛卓著的名字,自軋制出新中國第一根鋼軌后,更研發(fā)出“中華式”38公斤/米重軌并實現(xiàn)墊板等關鍵配件突破。1950年,重鋼承擔了成渝鐵路全部505公里鋼軌及配件供應,為西南大動脈的貫通立下頭功,此后又支撐了寶成、豐沙等眾多鐵路建設。

“這次發(fā)現(xiàn)填補了企業(yè)史空白。”溫勇耀感慨道,托舉首顆原子彈與氫彈通往羅布泊之路的,正是這條由“重慶造”鋼軌鋪就的鋼鐵脊梁,也確證了重鋼在中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中的貢獻。

一段塵封的光輝歷史

“重慶造”鋼軌運行平穩(wěn)

梁益福采訪了很多退休后的父輩,聽他們講了很多往事:1962年12月至1964年9月,鐵十師四十六團官兵挺進青藏高原,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了一場歷時21個月的突擊會戰(zhàn),建成了14條廠區(qū)支線、5個關鍵車站及多個危險品裝卸等專用站臺,鋪設軌道22.74公里。

早在1958年10月,經過嚴格政審后,來自全國的建設者匯聚金銀灘。面對海拔高、年均有效施工期僅3個多月的嚴酷現(xiàn)實,他們與時間賽跑——必須在寒冬來臨前搶通一條物資運輸鐵路。高寒缺氧下,數(shù)百名建設者在18個月內筑起近40公里的鐵路,數(shù)十人獻出寶貴生命。

然而,初期鐵路受制于技術條件,雖已通車,但列車運行速度慢且不夠平穩(wěn)。于是,鐵十師四十六團對原有鐵路進行整修或重建,施工分三期進行。在1964年鐵路整修的過程中,換上了由重鋼軋制的鋼軌。

“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是體現(xiàn)革命先輩歷史功勛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完整實物遺存,是中國尖端國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標志,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黨委書記魏銅鈴說,此次發(fā)現(xiàn)揭示了重慶鋼鐵工業(yè)為“兩彈一星”偉業(yè)貢獻的堅實力量。(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