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1361”整體構架,推動數字重慶建設漸入佳境
重慶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5%
開欄語
近年來,重慶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每年謀劃推進一批符合中央要求、體現重慶特點的標志性、引領性、支柱性的市級重大改革項目。
今年以來,重慶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充分激發(fā)高質量發(fā)展動力活力,各行各業(yè)煥發(fā)新的生機活力,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日起,本報推出“聚焦市級重大改革項目”欄目,深入報道我市系列重大改革項目取得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敬請關注。
“拿到產權證的同時還辦理完成水電氣過戶,方便!”12月10日,市民何先生在江北區(qū)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房產過戶登記后,立即用手機軟件線上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他對這項數字化便民服務贊不絕口。
原來,我市針對此前市民在辦理房產過戶時水電氣多頭申報等問題,啟動建設標準化數據接口,在“渝快辦”形成覆蓋全市的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一件事一次辦”入口功能,實現“數據跑腿”同步辦理。
在數字重慶建設中,這樣的便民舉措比比皆是。
今年4月,我市召開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吹響數字建設“沖鋒號”。半年多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1361”整體構架,錨定“一年形成重點能力”目標,邊學邊干、邊建邊用,普遍進入角色、邁上跑道,推動數字重慶建設漸入佳境。
數字化變革延伸擴面
實施“一把手”工程全面推進
突發(fā)事件直報快響,是由市委辦公廳牽頭的數字黨建建設的重大應用之一。
“信息觸角一貫到底、處置指令一鍵智達、三級貫通一網協同、決策信息一屏掌控、考評體系一體構建,是突發(fā)事件直報快響系統的5個特點?!笔形k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套系統強化了數據分析,對于突發(fā)事件處置和風險預警,顯現出“情報信息更多、辦理效率更快、責任落實更準、處置效果更好”等效果。
“數字重慶建設,不僅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關鍵變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笔写髷祿l(fā)展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各級各部門不斷提升數字化技能、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三級一體推進,形成5個發(fā)展特點——
著力強化整體設計。成立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分設數字黨建等7個專題組分領域具體實施,同時每季度召開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分層調度工作進展。
強化整體設計引領。印發(fā)數字重慶建設“1+8”方案,出臺“三張清單”編制等40余項政策措施,制定印發(fā)云網、數據資源等標準規(guī)范50余項。
統籌數字化應用建設。制定《重慶市政務數字化應用管理暫行辦法》,設立市級政務數字化應用資金,編制重大應用“一本賬”,統籌各類應用集約建設。
鼓勵基層探索創(chuàng)新。建立“一地創(chuàng)新、全市共享”機制,評選推介“最佳應用”,條塊結合加強業(yè)務培訓。
創(chuàng)新建立顧問制度。聘請浙江省數字化領域專家擔任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顧問,邀請顧問帶隊來渝指導、開展現場調研和召開業(yè)務培訓會等。
今年以來,我市將數字化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突出位置,實施“一把手”工程,通過“市委統籌、例會推進、專班作戰(zhàn)、統建應用、督察考評、爭先創(chuàng)優(yōu)、政企合作”等舉措,目前全市數字化變革加快從黨政機關向各領域各方面延伸擴面,數字化沒有“局外人”的創(chuàng)建氛圍日漸濃厚。
搭建“1361”整體構架
探索“三融五跨”落地路徑
部分釣魚愛好者最近很納悶——到長江禁釣區(qū)釣魚,結果釣幾次就被執(zhí)法人員“抓”幾次。
莫非江邊有“千里眼”盯著他們?不錯,在重慶江河邊,確實有“千里眼”,而且還多達近千個。
這些“千里眼”,是市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總隊聯合中國鐵塔重慶公司跨地域建立的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執(zhí)法人員不用蹲點守候,通過攝像頭就實現24小時視頻取證、主動報警,然后根據報警信息進行核查、處置。
統籌推進“技術融合、業(yè)務融合、數據融合”,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yè)務”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這樣的“三融五跨”,既是開展數字化的基本路徑,也是衡量數字化發(fā)展成效的重要標志。
在數字重慶建設中,我市通過一體化搭建“1361”整體構架,推動縱向貫通、橫向協同,實現“最快系統部署、最小代價投入、最佳實戰(zhàn)效果、最大數據共享”。
其中,第一個“1”是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目前全市推動實現全市應用、云網、感知、數據、能力組件等數字資源“一本賬”管理,統籌推進“一朵云”“一張網”。通過構建數據資源體系,全市形成200多個數據服務接口,累計上架能力組件148個、調用量超800萬次。
“3”是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我市堅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一體部署,在市和區(qū)縣建設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設基層治理中心,形成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zhí)行“一貫到底”、監(jiān)督“一覽無余”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目前,三級治理中心發(fā)布全國首個城市運行和治理大模型,開發(fā)迭代12個重點能力組件,“突發(fā)事件直報快響”等10余個應用接入三級治理中心運行。
“6”是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治等6個應用系統。我市堅持把這6個應用系統作為數字化變革“主戰(zhàn)場”,共設置“跑道”36條,84個市級單位梳理核心業(yè)務517項。目前,各區(qū)縣各部門在“跑道”內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謀劃開發(fā)數字化應用,實現推進改革與開發(fā)應用一體融合。
最后一個“1”是基層智治體系。目前全市設置網格6.4萬個、建立網格黨組織5.5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0萬多名,通過建立三級職責清單,細化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網格三級職責清單,已在40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試點。
推動數據“聚通用”
數據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今年以來,在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廠區(qū)生產線上,有40多臺機器人參與煉鋼、煉鐵等12道生產工序,提升生產效率達80%以上。
“在煉鋼連鑄工序,機器人作業(yè)為生產帶來極大便捷?!敝貞c鋼鐵設備管理部負責人介紹,通過激光三維掃描技術并結合處理軟件和識別算法,機器人可實現連鑄作業(y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讓工作人員實時掌握生產物料數量、運行狀態(tài)等數據,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數字重慶建設啟動以來,我市堅持重大改革、重大應用一體謀劃推進,發(fā)揮數據“聚通用”作用,推動全市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yè)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增添新動能——
經濟領域,通過培育“數字制造·智慧工業(yè)”,全市累計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7家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被植入“智慧因子”。
政治領域,推動“八張問題清單”應用,累計入庫問題57.8萬個、整改率90%,“問題清單”轉化成為工作“成效清單”、群眾“幸福清單”。
文化領域,數字化建設推動一批歷史文化地標建筑提檔升級,如“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等文化風貌片區(qū)煥發(fā)新顏。
社會領域,“渝悅養(yǎng)老”“根治欠薪”“渝救助”等應用解決了市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全市智慧小區(qū)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生態(tài)文明領域,“巴渝治水”應用破解了“九龍治水”難題,通過580個智能感知點、2200位現場巡查用戶、7000平方公里無人機巡河排查等,實現全市120條河流水環(huán)境狀況的智能監(jiān)控。
另外,今年以來我市還在全國首創(chuàng)“數盾合規(guī)”“數度尋源”“消費積分自由兌換”等服務,建成全國首個汽車數據交易專區(qū)服務平臺,開放“數據+場景”打通生產、消費“數據流”,持續(xù)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提升“芯屏端核網”全產業(yè)鏈,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驗區(qū)。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軟件業(yè)務收入增長14.1%,網絡零售額增長18.1%,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南岸:“一路楓景”美如畫
- 人民網重慶12月10日電 (陳琦)初冬時節(jié),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學府大道的公路沿線,各類楓樹愈發(fā)芳容明艷、美如畫卷,軌道交通三號線穿行其中,繪就冬日美景。 近年來,重慶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tài)“三生”空間布局,讓市民身邊可以休閑游玩的“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山水城市”越來越有魅力。…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