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吸塑料瓶蓋堵塞氣道 松山醫(yī)院支氣管鏡成功取出

羅阿姨(化名)反復咳嗽大半年,重慶松山醫(yī)院呼吸內科借助支氣管鏡技術,竟在其支氣管里找到一個約花生米大小的塑料瓶蓋。
取出的塑料瓶蓋約花生米大小。重慶松山醫(yī)院供圖
據(jù)了解,今年61歲的羅阿姨,反復咳嗽已有大半年時間,自覺不算嚴重,便并未重視。最近一周,咳嗽加重,并伴有發(fā)熱、氣促等癥狀,于當?shù)卦\所就診后,癥狀未得到緩解,遂急切前往重慶松山醫(yī)院呼吸內科尋求進一步診療。
入院后,完善胸部CT等檢查,提示右肺感染,部分支氣管內粘液痰栓形成,右下肺局限性不張。為進一步探明右下肺不張原因,完善相關準備后,呼吸內科團隊迅速為其開展無痛支氣管鏡檢查。
術中,探查到右中間支氣管時,吸引黃白色膿性分泌物后,竟發(fā)現(xiàn)一個白色透明塑料瓶蓋。瓶蓋堵塞支氣管,由于吸入時間長,周圍甚至已出現(xiàn)少許肉芽組織增生。呼吸內科團隊借助異物鉗、可視喉鏡等,精細操作下,最終順利取出瓶蓋。
呼吸科團隊順利為患者取出異物。重慶松山醫(yī)院供圖
術后,醫(yī)生追問情況,才得知羅阿姨于今年1月,按壓口腔噴霧時未取下瓶蓋,以致噴藥時誤吸入,引起劇烈嗆咳。羅阿姨及家屬均誤以為瓶蓋掉入胃里面,已自行通過排便排出,沒想到不慎進入氣管。
經過一周抗感染治療,復查胸部CT顯示,羅阿姨右肺感染吸收、局限性不張好轉。
花生、紐扣、玩具 警惕兇險“氣道異物”
氣道異物通常指位于聲門下、氣管或支氣管的異物。多見于3歲以內的嬰幼兒,是常見的小兒急癥,也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男孩氣道異物較女孩多見,有機類異物多于無機類異物,其中有機類異物多為花生、瓜子等植物種子,而無機類異物則多為玩具配件、紐扣、筆套等。
氣道異物帶來的危害包括:
造成粘膜損傷、出血或機械性梗阻;
異物嵌頓在肺的各級支氣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葉或肺段發(fā)生肺不張、肺氣腫等改變;
較長時間的異物存留可導致炎癥、感染、肉芽形成等間接損傷。
呼吸內科醫(yī)生提醒,由于異物性質、留置部位不同,癥狀也各異,氣道異物容易漏診誤診,但并非無跡可循。
異物吸入史(目擊誤吸異物后劇烈嗆咳)是氣道異物最重要的診斷依據(jù),其他臨床表現(xiàn)有咳嗽、呼吸困難、喘息、喘鳴、紫紺等。如出現(xiàn)以上情況,需格外警惕。緊急情況下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時盡快前往醫(yī)院就診。(重慶松山醫(yī)院)
(注:此文屬于人民網登載的商業(yè)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