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坪壩區(qū)磁建村社區(qū),民警何巧(右一)正在與需要幫助的聾啞居民交流。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日前,中央宣傳部、公安部發(fā)布2020“最美基層民警”先進事跡,沙坪壩區(qū)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區(qū)民警何巧當選全國“最美基層民警”。
基層派出所民警日常究竟都做些什么?近日,記者來到何巧工作的沙坪壩區(qū)磁器口街道磁建村社區(qū),看看這位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忙碌的一天。
9∶00-12∶00
入戶走訪登記敲門敲痛手指
早上7點過,迎著寒風,何巧出了家門,不到8點就來到派出所里。作為磁建村社區(qū)巧姐無聲警務室的負責人,她要負責安排另外一名民警和兩名輔警的工作。
提前來到派出所,她得先梳理一下當天自己和同事們需要做的事情,例如入戶走訪登記、為預約的群眾辦事等。
“上午我們分頭入戶,爭取盡快完成這一輪小區(qū)人口的登記工作!蹦弥P記本,何巧梳理著尚未入戶走訪的居民樓,并分配給同事。
分配完工作,民警們開始分頭行動。何巧來到她最熟悉的國盛三千城小區(qū)。
“咚咚咚……”走到一戶居民門口,因為門鈴壞了,何巧用手指敲著防盜門。
“誰呀?”門內(nèi)傳來詢問聲。
“您好,社區(qū)民警入戶走訪,請問這里還是某某某在居住嗎?”何巧趕緊回答道。
“是的!遍T內(nèi)簡單應答,并沒有開門。
“好的,打擾了!焙吻傻玫綄Ψ娇隙ǖ幕卮鸷螅S即在工作記錄上對應的門牌號與人名后打了個勾。
“有的居民比較反感民警入戶走訪,不理解為什么民警隔三岔五就要上門!睂用竦牟荒蜔,何巧已經(jīng)習以為常。她告訴記者,磁建村社區(qū)緊鄰磁器口古鎮(zhèn),社區(qū)近萬人,其中流動人口占一大半,因此不定期入戶走訪登記流動人口,是民警們的日常工作。
不僅如此,這個小區(qū)里居住著150多名聾啞群眾,只有精通手語的何巧才能比較順暢地與他們溝通。
“剛來社區(qū)時我不會手語,可把我急壞了!焙吻尚χ嬖V記者,她自學了好幾個月手語,才逐步與聾啞群眾建立起良好的溝通。
從9點到社區(qū),一直到中午12點吃午飯,何巧大約敲了100多戶居民家的門,其中大約一半有人回應,走訪到聾啞群眾家時,她還得“手舞足蹈”比劃一番。一路下來,她有些疲憊,指關(guān)節(jié)也因為敲門有些隱隱作痛。
13∶40-19∶00
為社區(qū)老人尋找失物
“走吧,我們先回所里吃午飯!鼻猛暌粚訕堑淖詈笠粦,何巧叫上記者。誰知,剛走到小區(qū)中庭,就被1名聾啞群眾攔住了。他拿著一本摩托車行駛證給何巧看,并用手比劃著。
“他前不久摩托車行駛證過期了,去車管所辦理新證時遇到了困難,也想申辦駕駛證,于是來向我求助。”待何巧與群眾交流完后,她對著一旁不懂手語、一臉疑惑的記者說道。
何巧說,因為無法與車管所的工作人員溝通,最終沒有辦成事,只能回來向她求助。她答應那名群眾,改天陪他一起去車管所幫他做翻譯。
類似的求助,何巧經(jīng)常都會遇到。很多事情原本不在她的職責范圍內(nèi),但是她說,這些聾啞群眾由于身體功能障礙,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因此自己想盡可能地幫幫他們。
下午1點40分左右,在警務室休息沒多久,又一名聾啞群眾找上門來。
來者是79歲的聾啞人溫婆婆,她在三峽廣場逛街時,不慎將背包弄丟了,包里有2700多元錢。這筆錢對溫婆婆而言,不是一筆小錢,加上又是聾啞人,說不出話,她急得直跺腳。
看著溫婆婆著急的樣子,何巧連忙交待好警務室的事情,陪著她前往三峽廣場步行街尋找。
“她回憶說自己在小吃街的時候都還背著包!备鶕(jù)婆婆的回憶,何巧來到南開步行街的小吃街商場監(jiān)控室查看監(jiān)控。
溫婆婆的記憶有些模糊,時間、地點都記不清楚,為此,何巧耗費了近1個小時,才從監(jiān)控里找到婆婆的身影,可是這時她的背包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
根據(jù)溫婆婆的回憶,何巧又馬不停蹄地查看了四五處監(jiān)控,雖然大概得知了丟包的位置和時間,但是并沒有監(jiān)控拍下是誰撿到了溫婆婆的背包。
一連忙到晚上7點,走出最后一處監(jiān)控室,沒有找到背包的何巧有些愧疚?墒菧仄牌欧堑珱]有埋怨,還一個勁地對著她豎起大拇指,做著表示感謝的手勢。
21∶00-23∶00
緊急處警調(diào)解婆媳矛盾
晚上7點,若是平常,何巧已經(jīng)下班回家了,可是當天輪到她值班,她得在派出所上班到第二天。派出所警力緊張,每周都會有一天輪到她值班。
“值班時主要是處置群眾報警,如果有報警,就得馬上去處置!焙吻筛嬖V記者,雖然不是每次值班都會遇到事情,但得時刻保持警惕,半夜處警的情況也有。
“叮鈴鈴……”晚上9點剛過,接警平臺接到一個報警:轄區(qū)內(nèi)有戶人家婆媳鬧矛盾,婆婆打電話報警稱,自己被兒媳打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處置家庭矛盾,主要還是以勸說為主!焙吻蛇B忙趕到報警住戶家中,剛進家門,就看到報警的婆婆坐在沙發(fā)上哭泣,臥室里時不時傳來夫妻爭吵的聲音,氣氛有些凝重。
何巧先來到婆婆身邊,與她拉起家常,逐步了解了事情經(jīng)過。原來兒媳剛生下孩子幾個月,婆婆搬來與夫妻一起住,方便照顧孫子,可是最近兒媳提出要在家里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婆婆認為兒媳是不放心自己,于是有些生氣。
“剛生孩子,情緒有些波動,阿姨你想想當年你是不是也經(jīng)常情緒波動?”何巧也是一名媽媽,就與婆婆聊起如何照看嬰兒的事,逐漸引導婆婆平復了心情。
隨后,她又走進臥室,與兒媳聊起婆婆帶孫子如何辛苦,希望她能多包容老人家……
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交流,最終婆媳雙方達成了一致:不在家中安裝攝像頭。何巧這才從居民家中出來。此時已是晚上11點。
天上飄著小雨,寒風刮過,忙碌一天疲憊不堪的何巧,不由得打了個冷戰(zhàn)?墒撬不能休息,得回派出所繼續(xù)值班。
本報記者 周松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塘鎮(zhèn)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qū)加大“四好農(nóng)村路”建設(shè)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nóng)田水稻基地用農(nóng)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nóng)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上線 人民網(wǎng)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qū)市聯(lián)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正式上線,將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jù)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