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圖片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容。通知指出,學校紅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傳播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長發(fā)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等知識,提高學生健康素養(yǎng)。
通過系統培訓,讓在校學生普遍掌握心肺復蘇基本技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不言而喻。問題的關鍵,不是該不該在校園內開設這類課程,而是如何讓培訓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此次共同將急救納入課堂,與過去教育部門單獨納入相比,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因為中國紅十字會擁有豐富的醫(yī)療人才資源,健康與急救培訓的師資力量更有保障。
但也要看到,納入是往原有教育內容之中添加新內容,新內容與老內容可能會形成沖突,這樣一來,被納入教學內容的急救培訓課程,就存在被其他主課擠占的風險。因此,學校急救培訓既要“納入”,更要“融入”。如果說納入是相加,那么,融入則是內化,將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融入課堂,課程不一定增多,內容卻可以調整,使之更加有利于傳授急救知識。比如,我國初中就開設了生物課,其中一些章節(jié)講到了急救知識,只是內容太少,心肺復蘇等具體技能更是涉足不多,可考慮在這些章節(jié)增加急救內容。
再如,生理、物理、化學等課程的一些知識也與急救知識的聯系十分緊密,心臟動力學、心電產生原理、人體消化酶、呼吸時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和轉化等,都涉及這些知識。將基礎科學知識與急救知識融會貫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急救原理、記憶急救步驟,也有利于學生學好基礎課程,這樣的融入,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納入是立足眼前,融入是立足長遠;納入需要再投入,融入則是現有課程的拓展與再開發(fā),但納入的課程更專業(yè),融入的內容比較籠統。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取長補短,使校園內的急救培訓成本更小,更有質量、更可持續(xù)。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qū)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正式上線,將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yè)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